省兩會期間,集團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接受媒體采訪
發表日期:2017-01-22 閱讀:2401 次
2月6日-11日,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在濟南隆重開幕。期間,山東省人大代表、集團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先后接受《濟南日報》、《齊魯晚報》、《新華網》、《經濟導報》等主流媒體采訪。董事長在采訪中,結合兩會報告,就近年來企業發展現狀、發展成果及未來發展前景等做了重點介紹,充分展示了企業發展新思路、新主張,提升了集團社會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。為集團在新的一年里進一步擴寬經營渠道、擴展經營范圍、擴大區域經營,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【曹曉巖董事長接受采訪部分內容刊載如下:】
濟南日報(2月8日A1版)
群山起伏,不成“高峰”便成“低谷”
濟南迎來空前發展機遇,本土企業更要爭氣
“打鐵還需自身硬。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,濟南將迎來空前的發展良機”。眼看優勢資源就要擺到家門口了,濟南的企業更要爭氣才行。”省人大代表、濟南四建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表示。
“山東要向上走,濟南必須也向上走。”曹曉巖認為,實施省會戰略要對本土企業的成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。對于企業來說,底氣來自于實力,實力的標桿則在于產品質量、運營水平和市場份額。企業要自我加壓,要有危機感,不斷與先進的、發展好的企業對標,努力發展壯大我們自身的實力,為濟南成為“高峰”作出更大貢獻。(記者王端鵬 張丹丹)
齊魯晚報(2月8日A04版)
守根 創新 擦亮“好品山東”
維護品牌 敢于對大型開發商說“不”
有時候為了品質,甚至要不惜放棄巨大的商機,建筑名企濟南四建就有這樣的經歷。2016年8月某全國大型開發商在濟南準備進行投資建設,反復考察市場后,非常認可“四建”品牌,而濟南四建也非常珍惜這次合作,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長遠發展來看,這都是難得的一次強強聯合機遇。
然而,誰也沒有想到,最后濟南四建竟然說“不”,婉拒了這次合作。
因為價格過低,不能滿足工程竣工優良的標準,以犧牲建筑質量換取利潤,得到的是真金白銀,失去的卻是品牌和口碑。
“在四建,任何損壞企業品牌的質量問題必須是零容忍,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產品質量和企業品牌!”省人大代表、濟南四建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說,任何時候,質量和品牌都是企業的紅線,任何項目不能以犧牲質量、犧牲品牌為代價。(記者劉帥 宋立山)

濟南日報(2月8日A2版)
抓住供給側改革機遇 促成傳統企業轉型升級
—訪省人大代表、濟南四建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
“抓住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機遇,促成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升級,是我們奮斗的方向”省人大代表、濟南四建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曹曉巖表示,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“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運營質量”。“給社會提供質量更優的產品,讓老百姓住上放心的房子,這是我們的原則,也是企業的根基。”他表示,經過多年探索,四建集團總結出兩點經驗:一是拉伸企業發展長度,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;二是要拓展企業發展寬度,去年企業開始涉足社會資本PPP模式,在晉升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后嘗試了EPC工程總承包市場模式的運作,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更實的著力點。
質量興業,是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題中之義。唯有精準定位、盡快轉型,強化創新驅動,才能實現華麗轉身,牢牢把握企業發展的主動權。曹曉巖說,雖然目前建筑工業現代化因成本和技術穩定性等因素推進緩慢,但其終將是歷史必然的選擇。作為首批承建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裝配式住宅的企業,濟南四建積極探索以綠色減排為朝陽產業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道路,建筑產業化及裝配式混凝土構件行業、特種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應用已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。(記者張丹丹)
